“催收”乱象十年,为何多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却依旧屡禁不止呢?

发布日期:2025-08-13 00:42:39   浏览量 :24
发布日期:2025-08-13 00:42:39  
24

当因负债人欠钱,他们的亲属好友遭受到各种身份不明的陌生人恶意骚扰,当就职的单位或企业的客服电话被打爆,当手机通讯录、通话记录里面的联系人遭受到威胁,当 “呼死你” 软件让受害者的手机沦为噪音发生器,当催收人员带着喷漆闯进居民楼等,这些令人窒息的场景,从2015年开始至今,构成了贷后催收行业的最真实“缩影”。

我们依稀还记得,那个热爱跳舞的西安女孩,还记得那个“想要钱 来我葬礼上拿”的年轻女干部,还有那个欠了五万元被逼的自缢的理工硕士生等等这么多血淋淋的案件在我们面前,贷后“催收”的乱象已然成为社会的重大危害之一。尽管银保监会、公安部等多部门先后出台《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关于规范整顿 “现金贷” 业务的通知》等数十份规范性文件,明确禁止暴力催收、骚扰第三方等行为,但现实中 “屡禁不止” 的怪圈仍在持续。

过去十年间,互联网金融的狂飙突进催生了海量不合规借贷,各种砍头息、高利贷、套路贷等模式制造出远超借款人偿还能力的债务,而这些本身就不具备合法性的债权,往往只能依赖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催收手段实现 “回款”。

河南网友徐先生表示,自己也曾经是被这些身份不明的“催收”人员逼的走投无路,在查询我征信的时候发现,我征信中出现不少黑龙江地区的村镇银行、信用联社等上传的负面信息一直都在想,自己是从没有资质的网贷平台申请的贷款,为何征信中显示的是这些银行呢?

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监管对网贷平台资质收紧后,许多无牌照机构转而通过 “助贷”“联合放贷” 等名义,与部分地方中小银行形成利益捆绑。这些银行往往将资金风控、贷前审核等核心环节 “外包” 给网贷平台,自身仅提供资金通道并负责上传征信记录。

现实中,诸多案例暴露出此类合作的违法风险。部分村镇银行通过 P2P 平台发放贷款时,存在 “砍头息” 现象,即预先从贷款本金中扣除所谓 “服务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上限,“砍头息” 本质上是变相抬高利率,若超出规定范围,这种放贷行为便涉嫌违法。更有甚者,部分 P2P 平台本身游走在法律边缘,如一些 “714 高炮” 平台,其贷款期限短、费用高,完全违背正常金融借贷逻辑。村镇银行、信用联社与这类非法平台合作放贷,不仅自身放贷行为违法,后续因违规债务上传借款人征信等操作,更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借款人权益。

 广东申亭明条律师事务所

资深律师团队  涉及领域广泛

及时跟踪反馈  确保案件进度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国际贸易中心大厦35楼

关于我们
ABOUT US
申亭明条律所是专业从事法律服务,弘扬法治文化,宣传法治精神,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法律服务的产品化、专业化、团队化。主要法律服务领域涵盖:房地产与建设工程,知识产权,刑事辩护,婚姻家事,企业合规管理、股权投融资、并购重组、私募基金等。服务类别包括:诉讼、仲裁、常年法律顾问和专业法律服务。
快速链接
QUICKLINKS
精选服务
SELECT SERVICE
刑事律师团队
行政纠纷业务
婚姻纠纷业务
合同纠纷业务
房产纠纷业务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